提到“烽火戏诸侯”,这个词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居然不惜屡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这一系列的举动看似荒诞,实则反映了周幽王对褒姒深深的宠爱,以及他为博取她欢心所做出的极端举措。
那么,为什么周幽王会为了一笑而点燃烽火呢?其实,褒姒的性格使得她并不是一个容易轻易笑出来的女子。她天生冰冷、高傲,深邃的美丽与严肃的性格常常让人不敢轻易接近,甚至看不到她的一丝笑容。然而,褒姒的美丽却与众不同,她的容貌绝世,且具有一种不容侵犯的冷艳感,这种美是内外兼修的,冷峻与妩媚并存,令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
即便是尊贵的天子周幽王,也无法忽视褒姒的魅力。从褒国“掳”来褒姒后,他便彻底迷上了她,几乎将所有宠爱都倾注于她身上,完全不顾其他妃子的感受。即便是王后申后,也未能再获得应有的宠爱。甚至在宠爱褒姒的过程中,周幽王亲手废掉了王后申后和原太子姬宜臼,将褒姒立为新王后,甚至为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改立为太子。这一切可见褒姒的美丽和影响力的非凡。
展开剩余79%然而,尽管褒姒深得周幽王宠爱,但她始终保持冷漠的姿态,这让周幽王十分不满。每当他看到她那无动于衷的脸庞,心中便充满了无奈和苦恼。他常常希望,若褒姒能笑一笑该有多好!于是,他开始想尽办法让她露出笑容,但不论周幽王做了多少努力,褒姒始终不为所动,笑容对她而言似乎是个奢望。
就在这时,周幽王突发奇想,点燃了烽火,召集各地诸侯前来。这一次,奇迹发生了。站在镐京城楼上,褒姒看到急匆匆赶来的诸侯们慌乱失措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久违的笑声。这一幕让周幽王兴奋异常,他也不再理会那些赶来的诸侯们,只顾着与褒姒开心地交谈,完全忘记了当初点燃烽火的原因。尽管这些诸侯满脸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但周幽王的心情已经满足了。
可惜,褒姒的笑容不过是昙花一现。她再次恢复了冷冷的模样,周幽王依旧无法找到让她微笑的秘诀。于是他又一次采取了“烽火戏诸侯”的手段,点燃烽火,敲击大鼓,再次召集诸侯们来“救援”镐京。这一次,看到诸侯们的慌乱与迷茫,褒姒再次发出了笑声,周幽王自然高兴不已,觉得这或许就是令褒姒笑容绽放的“灵丹妙药”。
然而,这样的举动,渐渐让周幽王与诸侯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脆弱。每一次虚假的召集,都让诸侯们感到愤怒与不满,久而久之,响应周幽王召唤的诸侯越来越少。最终,烽火与大鼓再也无法为周幽王带来救援,反而成为了他失去信任的象征。
到了公元前771年,西周王国面临真正的危机。周幽王急忙再次点燃烽火,想要召集诸侯救援镐京,但这次他所等待的回应,却是空白的。诸侯们再也不会响应他,甚至有些知道镐京面临危机的诸侯,也不会再来出兵支援。曾经被他宠爱的诸侯,早已因他的荒唐与无能失去了信任。
在这个时刻,西周的政局已经动荡不安,百姓们因灾荒而陷入困境,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周幽王的管理者,虢石父,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佞臣,虽然他的阿谀奉承深得周幽王的宠信,但在百姓与国家面前,他的行为却是导致百姓苦难的根源。虢石父的权势与周幽王的昏庸统治,使得国家政务日益腐败,百姓的怨言不断。
更糟糕的是,周幽王的政策与行为激怒了申侯。申侯联合犬戎,并向其他诸侯求助,准备联合攻击镐京。而周幽王的举动与屡次的背叛使得他与申侯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申侯借此机会,不仅暗中联合了多方力量,还借助犬戎的兵力,准备攻陷镐京。周幽王早已失去诸侯的支持,而当他最终察觉到危机临近时,已经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最终,西周的王都镐京被联军包围,周幽王无力回天,烽火的号召也未能唤来任何帮助。周幽王带着褒姒、太子姬伯服与几名亲近的随从,准备逃亡,然而在途经骊山时,犬戎的军队追了上来。经过一场激烈的冲突,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的政权宣告灭亡。
犬戎最终掳走了褒姒,并将周幽王的太子姬伯服和其他王室成员一同带走,西周的江山也随之覆灭。此后,尽管诸侯终于意识到镐京遭到外敌侵扰,但已经为时已晚。犬戎趁机洗劫了西周的财富,并纵火焚毁了王城。最终,申侯与其他诸侯联合推举姬宜臼为天子,建立了新的王朝,史称“东周”。
西周的灭亡,源于周幽王的宠爱过度、政治荒唐和与诸侯的失信。虽然在褒姒的微笑背后,隐藏的是一段宠爱和权力的故事,但它最终成为了周幽王失去国家和生命的深刻教训。
发布于:天津市盛鹏配资-配资门户有哪些-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