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家里家外》,凭借对川渝地域符号的生动演绎成功引爆市场,这正是地域文化与大众叙事激烈碰撞的鲜活证明。”在2025年贵州省微短剧编剧训练营的授课现场,爱奇艺微剧中心剧本中台负责人赵馨怡以这部现象级作品为引,展开了题为《当下短剧趋势分享及平台需求》的深度分享。
谈及贵州的创作土壤,赵馨怡告诉记者,贵州拥有丰富且辨识度极高的文化资源。“从酸汤鱼、羊肉粉等地道美食,到蜡染、布艺、陶瓷、手工雕刻等非遗技艺,再到体系完整的苗族文化,均具备转化为视觉叙事的巨大潜力。”这一判断与贵州发展大视听产业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她强调,这些文化资源绝非简单的场景点缀,而是可以贯穿剧情的核心要素。“非遗技艺不应只是背景,其传承故事、工艺细节都能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线索,这正是贵州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也与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的倡导方向相契合。
针对“如何让贵州特色对接大众市场”这一核心命题,赵馨怡指出,现代都市爱情题材仍是当前最具破圈潜力的类型,适合作为融合实践的首选,但关键在于融合必须是有机渗透,而非生硬嫁接。
以贵州美食题材为例,她提出了具体创作思路:“美食可以作为角色的职业背景,展开一段色香味与情感交织的都市故事;或围绕品牌创业展开叙事,刻画人物从底层起步、历经挑战终成事业的励志历程。”这一创作逻辑,正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中关于“讲好中国品牌创新发展的故事,搭建品牌与消费者生动互动的重要桥梁,助力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在要求。
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赵馨怡强调需在尊重史实与艺术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可深入挖掘如王阳明悟道历程、屯堡文化等本土资源,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演绎,使其更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偏好。”她特别指出,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山水、苗绣侗歌等元素,天然适配“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方向,能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深度感受地域魅力。
谈及贵州微短剧的未来,赵馨怡充满期待:“贵州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从苗绣侗歌到屯堡遗风,从黔味美食到喀斯特山水,完全有望在精品化创作浪潮中,走出属于自己的差异化道路。”而本次编剧训练营的分享,正是为了搭建创意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让深藏于山水之间的文化瑰宝,透过微短剧这方屏幕,焕发时代新声,触动万千心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盛鹏配资-配资门户有哪些-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