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领导人近期达成协议,计划到2035年将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用于“核心国防需求及国防与安全相关支出”。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宣称,这一决定是军费支出领域的“重大突破”,将保障北约覆盖10亿人口的“自由与安全”。这一军事升级无疑具有历史意义,但它真的能带来安全吗?如果能,又是为谁带来安全?
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这一目标引发了强烈反响,令人容易忽视一个事实:长期以来,许多北约成员国认为此前2%的目标要么难以实现,要么无关紧要。
2002年,北约首次提出将国防支出占GDP的2%作为目标,但直到2021年,仅有6个成员国达到这一标准。然而,短短三年后,23个成员国已实现这一目标,预计到2025年底,所有32个成员国都将达标。
北约现承诺将军费开支翻倍以上,达到GDP的5%。这一目标部分通过灵活的核算方式实现,同时也反映出北约希望通过一个庞大的数字来迎合特朗普总统的要求。
5%的预算中包括1.5%的军事相关基础设施支出,这一支出可被宽泛定义为包含民用项目。尽管如此,这仍意味着未来十年军费开支将在已然高企的水平上大幅增长。
去年,北约的军费开支已达1.5万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的半数以上。若成员国到2030年实现3.5%的核心目标,总军费将达到13.4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令人难以想象——如果用一美元纸币堆叠,几乎能堆出四座直达月球的“高塔”,或者为全球每人发放1674美元的一次性现金奖励。
然而,这些资金将从社会和环境领域被挪用。尽管30%的欧洲人表示难以维持收支平衡,气候科学家警告称,人类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的国际目标内。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曾试图为5%目标争取部分豁免,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目标的代价:“若接受5%的目标,到2035年,西班牙需额外投入3000亿欧元用于国防。这些钱从何而来?只能通过削减医疗和教育经费。”
社会和环境支出已面临压缩。例如今年2月,英国宣布将对外援助预算削减至GDP的0.3%,以支持不断增长的军费开支——而就在一年前,英国大选时还承诺增加对外援助。
比利时、荷兰和法国也纷纷削减对外援助25%至37%。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海外援助和气候项目资金,同时削减医疗预算,并提议将五角大楼的开支提升至创纪录的1万亿美元。
欧洲在实现环境和社会目标方面已远远落后,其主要融资机制——复苏和韧性基金(RRF)将于2026年到期。欧洲工会联合会(ETUC)指出,若不削减预算、提高税收或调整财政规则,大多数欧洲北约成员国将难以实现3.5%的目标。
北约的军费激增不仅转移了社会资源,还将加剧气候危机。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来源之一,北约正投资于更多高耗能的战斗机、坦克和导弹。军事排放数据难以获取,但据估计,到2030年,3.5%的GDP军费目标将产生23.3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巴西和日本年排放量的总和。
北约辩称,增加军费是为了应对“俄罗斯”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然而,5%目标的合理性缺乏依据,也未说明为何威胁急剧上升。北约同样未反思其自身行动如何为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埋下伏笔。尽管俄罗斯军费增加,但其规模仅为北约的十分之一。
2024年,俄罗斯名义GDP为2万亿美元,而除美国外的北约国家GDP总和为26万亿美元,美国单独为29万亿美元,俄罗斯在军事上难以匹敌北约32国。
至于“恐怖主义”,认为增加军费能威慑恐怖分子的观点忽视了“反恐战争”的失败——北约在阿富汗和利比亚的干预导致动荡加剧,刺激了武装分子招募。
北约似乎更关心其军火企业的“安全”。早在特朗普施压前,军火企业便通过欧洲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协会(ASD)等游说团体推动军费增长。它们成功将军事安全提升为欧盟优先目标,获取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资金支持。
如今,军火企业收入和利润持续攀升。北约峰会前,贝莱德发布报告,将军火行业称为“充满活力的增长型行业”和“巨大力量”,预计未来几年将引领投资热潮。
北约的安全理念将资金从社会需求中抽走,加剧气候危机,奖励从全球冲突中获利的军火公司,并优先选择战争而非外交。
近期,北约在海牙的挑衅姿态使其成为全球安全及地球生命的最大威胁之一。北约各国人民有责任拒绝这一危险道路,通过合作、正义与和平重建真正的安全。
盛鹏配资-配资门户有哪些-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