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阿边境激战暴露巴基斯坦安全软肋,双方虽暂缓冲突却暗流涌动。印度借机拉拢阿塔,地区格局面临重塑。面对复杂边境与外部干预,巴基斯坦能否借力中国破解困局? 10月11日晚至12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边境发生了剧烈冲突。巴基斯坦称,恐怖组织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在边境袭击巴方,巴基斯坦为反击, 打击了巴塔等多个恐怖分子的基地,以及阿富汗的军队营地和哨所。 阿塔则宣称他们歼灭58名巴军士兵,占领多个哨所;巴基斯坦则承认23人阵亡,但称毙敌200余人。 虽然双方公布的战果数据对不上,但可以肯定的是, 此次冲突中,巴基斯坦确实丢掉了部分前沿阵地。
巴基斯坦军队曾在克什米尔地区构建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如今西线失守,暴露了巴基斯坦最脆弱的软肋。 过去两年,巴阿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巴塔的存在,以及背后暗中搅弄风云的印度。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有一条“杜兰德线”,这条由英国殖民者1893年划定的2600公里边界,像一道裂痕贯穿普什图部落区。 这里山高林密的地形、盘根错节的部落武装、畅通无阻的武器走私通道,为巴塔提供了天然温床。 巴基斯坦曾多次出兵清剿, 但是由于地形限制,以及巴塔势力在当地的盘根错节,清剿行动一直没能成功。 而且据巴方的说法,巴塔等恐怖组织之所以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 背后有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域外敌对势力在暗中扶持。 2021年,重新掌权的阿塔(阿富汗塔利班)也并没有完全控制阿富汗,对巴塔这位“宗教兄弟”始终也态度暧昧,既不明目张胆支持,也不真心实意清剿。
阿塔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对内,他们需要维持“圣战者”形象;对外,正好能把巴塔当做制衡巴基斯坦的隐形筹码。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关系恶化之后, 印度趁虚而入,塔利班上台的第二年,印度就开始和塔利班接触,并逐步恢复了外交。 而就在与巴基斯坦交火的同时,阿塔外长穆塔基现身新德里,印度随即宣布将驻喀布尔办事处升级为正式使馆。 印度和塔利班一拍即合,巴基斯坦处境不妙。 但印度真能借此机会东西夹击巴基斯坦吗也未必见得。 印度与阿塔之间隔着信任的鸿沟,连正式建交都尚未实现,更别说军事同盟。地理隔阂更是致命伤, 印度若要经阿富汗打击巴基斯坦,必须先打通贯穿敌国领土的通道,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印度目前的策略,更多是外交上的牵制,而非军事上的合围。
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并没有要升级冲突的意思,冲突爆发后,沙特阿拉伯与卡塔尔火速出面调停,在沙特等国的斡旋下, 双方很快恢复边境通信,重新开放口岸,冲突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不过,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这次停火之后,才是关键期,表面的平静之下依旧暗流涌动, 巴基斯坦正面临难题,既要继续清剿巴塔确保国内安全,又不能把阿塔彻底推向印度怀抱。 而想要彻底清剿巴塔,光靠巴基斯坦自己是不行的。所以破局的关键, 依旧就在中国身上。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火之后,中方随即表态,希望双方能够冷静克制,着眼大局,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稳定地区和平。同时, 中方也愿意为巴阿改善关系发展建设性作用。 而在稳定地区和平这方面,中国经验丰富。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反恐经验,更与巴基斯坦建立了独特的“建设性介入”模式。 从中巴“友谊”系列联合演习,到反恐装备技术输送,中国正在帮助巴基斯坦安全部队提升边境管控能力。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介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地区最重要的稳定力量,中国既无历史包袱,又有切实的安全关切。 未来最可能的走向,是中国主导建 立多边安全对话机制 。 这种机制不仅要解决眼前的边境冲突,更要破解“恐袭-冲突-对峙”的恶性循环。 具体而言,巴基斯坦需要在保持对阿威慑的同时,通过中国牵线搭桥,与阿塔建立新的边境合作规则。这既包括情报共享、联合巡逻等战术合作,也涉及难民安置、经济援助等长远规划。 不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后美军时代,阿富汗的局势本就脆弱。阿塔想要彻底摆脱“巴基斯坦代理人”的形象,巴基斯坦需要确保西部边境安全,印度则试图扩大地区影响力。 这场三方博弈,才刚刚开始,想要实现真正的和平,仍是长路漫漫。
盛鹏配资-配资门户有哪些-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